微量元素分析仪器的质控措施

微量元素分析仪器的质控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定期对微量元素分析仪器进行校准是基础的质控环节。按照
微量元素分析仪器制造商的要求,使用经认证的标准物质,其微量元素含量精确已知。例如,针对检测铁、锌、铜等元素的仪器,准备相应元素含量准确标注的标准溶液。将标准物质放入仪器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与标准物质的已知含量,若偏差超出规定范围(通常由仪器厂家设定,如±5%左右),则需对仪器的相关参数,如检测灵敏度、波长等进行调整,直至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校准周期一般根据仪器使用频率而定,频繁使用时可每月校准一次,使用较少则可适当延长至每季度一次。在日常检测工作中,需开展室内质控。可购置专门的室内质控品,其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浓度范围且相对稳定。每天或定期(如每周)在检测临床样本前,先对质控品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绘制质控图,观察结果是否在质控图的控制限内。若出现失控情况,如结果连续超出上控制限或下控制限,或呈现规律性异常变化,需及时查找原因,可能是
微量元素分析仪器故障、试剂问题或操作不当等,待解决问题后重新检测质控品,确保室内质控结果正常后再继续检测临床样本。参与外部的室间质控活动也是重要一环。定期将本实验室检测的微量元素样本送往专业的室间质评机构,这些机构会对送来的样本进行检测并给出结果评价。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对比,若本实验室结果偏离度较大,超出可接受范围,就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涉及仪器性能差异、人员操作规范等方面,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以提升本实验室微量元素检测的整体质量。
微量元素分析仪器校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等多方面的质控措施,能有效保障微量元素分析仪器的检测质量,为临床诊断等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