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检测仪在进行检测时,避免样品污染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从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及仪器操作等方面避免样品污染的具体措施:
应选用合适材质且经过严格清洗和消毒的采集器具。如采集血液样品时,使用无铅、无汞的真空采血管,确保采血管内壁无杂质残留。对于其他生物样品,如毛发、指甲等,要用专用的剪刀或镊子采集,这些器具需事先用去离子水清洗,再用有机溶剂浸泡去除可能的污染物,最后在无尘环境中晾干。采集前需对样品采集部位进行彻底清洁,以去除表面的污垢、油脂和其他可能干扰检测的物质。如采集血液时,要先用医用酒精对穿刺部位进行擦拭消毒;采集毛发时,需用中性洗发水清洗头发,去除灰尘和油脂,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晾干。采集人员要穿戴干净的工作服、手套和口罩,避免自身携带的微量元素污染样品。在采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外界杂质混入样品。样品采集后应立即放入密封的运输容器中,确保容器无泄漏。对于一些对环境因素敏感的样品,如血液样品,需使用专门的冷链运输箱,保持低温环境,防止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或被微生物污染。不同样品有不同的保存要求。一般来说,样品应保存在低温、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如尿液样品通常需在4℃左右保存,且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微生物滋生或微量元素的形态发生改变。保存容器应选择合适的材质,如玻璃容器可能会释放某些微量元素,此时可选用塑料容器,但要确保塑料容器不会吸附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在使用微量元素检测仪前,要对仪器进行全面清洁,包括进样系统、检测池等部件,去除上次检测可能残留的样品和杂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检测参数准确无误,避免因微量元素检测仪误差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使用的试剂应具有高纯度和稳定性,避免试剂中含有杂质或微量元素干扰样品检测。对试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如购买有质量保证的品牌试剂,定期对试剂进行空白检测,确保试剂中目标微量元素的含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微量元素检测仪操作应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最好配备空气净化设备,减少空气中灰尘和其他微粒对样品的污染。同时,要保持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稳定,避免因环境因素变化影响仪器的性能和样品的稳定性。
上一篇:影响微量元素分析仪灵敏度因素
下一篇:如何严重微量元素分析仪检查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