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微量元素检查设备采集样本时,为避免外界因素干扰检查结果,需要在采集前、采集过程以及采集后各个环节严格把控,确保样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应在清洁、无污染的环境中进行样本采集,避免在靠近化学污染源、灰尘多或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采集,防止外界微量元素污染样本。确保采集样本所用的器具,如采血针、采血管、棉签等,均为一次性、无微量元素污染的产品。使用前需检查器具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过期等情况。同时,微量元素检查设备避免使用金属材质的器具接触样本,因为金属可能会释放微量元素,影响检测结果。在采集血液或其他样本前,需彻底清洁采集部位的皮肤。一般先用肥皂水清洗,再用去离子水或纯净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避免使用含微量元素的护肤品、消毒剂等,以免残留物质混入样本。例如,不能使用含碘的消毒剂,因为碘可能会影响碘元素的检测结果。采集血液样本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防止微生物污染。进针要准确,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组织损伤和血液外溢。采集毛发样本时,应从头皮根部剪下,避免采集已经脱落或受损的毛发,同时不要触摸毛发的采集部位,防止手上的油脂、灰尘等污染物附着在毛发上。采集尿液样本时,应留取中段尿,以减少尿道口细菌和杂质的影响。采集后的样本应尽快送检。如不能及时检测,需根据样本类型和检测要求进行适当保存。血液样本一般需在4 - 8℃的环境下冷藏保存,避免冷冻,防止细胞破裂释放微量元素。毛发样本应放在干净、干燥的纸袋中,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尿液样本可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但要注意防腐剂不能含有待检测的微量元素,然后在低温下保存。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样本的稳定性,防止震动、碰撞和温度变化过大。使用专门的样本运输箱,并在箱内放置冰袋或保温材料,维持合适的温度。同时,要保证样本包装完好,防止泄漏和外界物质污染。
只有在微量元素检查设备采集样本的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规范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外界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干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上一篇:如何延长微量元素检查设备使用寿命